脑电电极与脑电传感器制造商
联系我们 | 客服电话 |
冠隆医疗kwanlon2025-04-07

常见生物医用电极及其制造技术

生物医用电极是用于检测、记录或刺激生物电信号的装置,广泛应用于心电图(ECG)、脑电图(EEG)、肌电图(EMG)、神经刺激等领域。以下是常见类型及其制造技术:

一、常见生物医用电极类型

1.1 表面电极

用途:贴附于皮肤表面,用于ECG、EEG、EMG等非侵入式检测。

分类:

干电极:无需导电凝胶,直接接触皮肤(如金属或导电聚合物电极)。

湿电极:需导电凝胶降低皮肤阻抗(如Ag/AgCl电极)。

柔性电极:可拉伸,贴合皮肤(如石墨烯、液态金属电极)。

1.2 针电极/微电极

用途:刺入皮肤或组织,用于深层信号检测(如EMG)或神经电生理研究。

材料:不锈钢、铂铱合金、硅基微加工电极。

1.3 植入式电极

用途:长期植入体内,用于深脑刺激(DBS)、心脏起搏器、人工耳蜗等。

材料:铂、铱氧化物、碳纤维(需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)。

1.4 可穿戴电极

特点:集成于衣物或贴片,支持长期监测(如纺织电极、电子纹身电极)。

二、电极制造技术

2.1 传统电极制造

Ag/AgCl电极:通过电化学氧化在银表面形成氯化层,优化导电性和稳定性。

金属电极:冲压或激光切割不锈钢、金等材料,表面抛光以减少极化效应。

2.2 微加工技术(MEMS)

硅基微电极:光刻、蚀刻技术制作高密度微电极阵列(如Utah阵列)。

柔性微电极:在聚酰亚胺(PI)或PDMS基底上沉积金属(金、铂)导线。

2.3 印刷电子技术

丝网印刷:用于一次性ECG电极,导电碳浆或银浆印刷在柔性基底上。

喷墨打印:制备个性化电极图案,材料包括导电纳米墨水(如银纳米线)。

2.4 新型材料技术

石墨烯/碳纳米管:化学气相沉积(CVD)或涂布法制备,兼具柔性和高导电性。

液态金属(镓基合金):注塑成型,适用于可拉伸电子设备。

导电聚合物:如PEDOT:PSS,通过电聚合改善生物相容性。

2.5 3D打印技术

定制化电极:直接打印复杂结构的导电材料(如导电水凝胶)。

2.6 生物修饰电极

表面修饰:通过纳米材料(如金纳米颗粒)或抗体修饰提升信号灵敏度。

三、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

3.1 挑战

长期植入的炎症反应。

运动伪影(柔性电极可缓解)。

高阻抗(如干电极的皮肤接触问题)。

3.2 趋势

多功能集成:结合传感器和无线传输(如智能贴片)。

生物可降解电极:用于短期植入,避免二次手术取出。

AI优化设计: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电极材料和结构。

四、应用示例

ECG电极:医院常用一次性Ag/AgCl凝胶电极。

脑机接口(BCI):高密度微电极阵列(如Blackrock Neurotech)。

电子皮肤:仿生触觉传感器(如东京大学的石墨烯电极)。

生物医用电极的发展紧密依赖材料科学与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,未来将更注重个性化、舒适性和长期稳定性。

冠隆医疗是专业医用电极制造商,提供心电、脑电、理疗电极定制服务,自主研发生产制造,闪电订制、快速打版,为您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