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电电极(表面电极或针电极)的安放位置需根据目标肌肉和研究/临床目的确定。以下是通用的安放原则和常见肌肉的定位方法:
表面电极(sEMG):
置于肌肉肌腹(收缩时隆起最明显处),沿肌纤维走向平行放置(两电极中心间距通常2cm)。
避开肌腱、脂肪层、运动神经末梢(如神经肌肉接头通常在肌肉中部)。
远离相邻肌肉以避免串扰(如肱二头肌与肱肌需分开)。
针电极/细丝电极:
由专业医师操作,通过超声或解剖标志引导插入目标肌肉深层。
肱二头肌(Biceps Brachii):
上臂前侧中点,屈肘时肌腹最隆起处。
肱三头肌(Triceps Brachii):
上臂后侧,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。
桡侧腕伸肌(Extensor Carpi Radialis):
前臂背侧,肱骨外上髁下方约1/3前臂长度处。
股直肌(Rectus Femoris):
大腿前侧,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的中点。
胫骨前肌(Tibialis Anterior):
小腿外侧,胫骨外侧缘与腓骨头连线下方1/3处(足背屈时可见收缩)。
腓肠肌(Gastrocnemius):
小腿后侧,腘窝下方至跟腱的中点(内外侧头可分开记录)。
竖脊肌(Erector Spinae):
腰椎旁开2-3cm(约脊柱旁两横指),平L1或L3水平。
腹直肌(Rectus Abdominis):
脐旁2-3cm,沿腹白线两侧(避开腱划)。
咬肌(Masseter):
下颌角上方,紧贴下颌骨。
胸锁乳突肌(Sternocleidomastoid):
头部转向对侧时,颈部前外侧明显隆起的肌肉中点。
皮肤准备:
剃毛(如需要)、酒精清洁去油脂,降低阻抗。
参考电极:
置于无肌肉活动的骨性标志(如尺骨茎突、髂嵴)。
动态运动:
避免电极因关节活动移位(如使用弹性绷带固定)。
标准化:
参考《SENIAM》(表面肌电标准化指南)或临床协议。
神经传导研究:需结合神经走向(如正中神经支配肌肉)。
康复评估:根据功能动作选择主导肌肉(如步态分析中的腓肠肌/胫骨前肌)。
建议结合解剖图谱或超声引导以提高准确性,尤其在深部肌肉(如腰大肌)或肥胖患者中。
上一篇:EMG肌电信号测量与常用分析方法
下一篇:常见生物医用电极及其制造技术
冠隆医疗专注生物电传感技术,为生物医学、神经科学、运动科学、心理学、人机互联、感知和意识等领域提供可靠的产品与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