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电电极与脑电传感器制造商
联系我们 | 客服电话 |
冠隆医疗kwanlon2025-04-07

生物医用电极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?

概述

生物医用电极技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,在医疗诊断、治疗和健康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可应用在生物电阻抗、持续血糖监测、生物电信号检测等技术领域中。

(1)生物电阻抗技术

生物电阻抗技术是能够准确反映生物组织、器官、细胞或整个生物机体电学性质的物理量,具有无创、廉价、安全、无毒无害、操作简单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。在生物电阻抗应用技术中,生物医用电极通常需要具有刺激电极和检测电极的双重功能,对电极电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(2)持续血糖监测(CGM)技术

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工作电极主要由金属电极、内层、酶层及外膜组构成。由于生物医用电极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,需要尽量减少电极的接触阻抗以获得稳定的生理信号,同时还要求无毒无害,以避免引发过敏等不良生理反应。

(3)生物电信号检测技术

目前,生物电信号检测技术可利用生物电极采集生物电信号,主要包括心电信号采集、脑电信号采集和肌电信号采集等。冠隆医疗是专业医用电极制造商,提供心电、脑电、理疗电极定制服务,自主研发生产制造,闪电订制、快速打版,为您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。

生物医用电极作为生物电信号检测与刺激的关键部件,其应用领域广泛覆盖医疗诊断、治疗、康复及前沿科研。以下是主要应用领域的详细分类:

一、 临床诊断与监测

1.1. 心电图(ECG/EEG)

应用:监测心脏电活动,诊断心律失常、心肌缺血等。

电极类型:一次性Ag/AgCl凝胶电极(医院常用)、柔性干电极(可穿戴设备)。

1.2. 脑电图(EEG)

应用:记录大脑皮层电信号,用于癫痫诊断、睡眠研究、脑功能评估。

电极类型:银/氯化银湿电极、高密度干电极阵列(如脑机接口头盔)。

1.3. 肌电图(EMG)

应用:检测肌肉电活动,诊断神经肌肉疾病(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)。

电极类型:表面电极(非侵入式)或针电极(侵入式,用于精准定位)。

1.4. 眼电图(EOG)

应用:记录眼球运动,辅助诊断眼肌功能障碍或睡眠障碍。

二、 治疗与神经调控

2.1.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

应用:通过植入式电极调节心脏节律。

电极材料:铂铱合金,需长期耐腐蚀。

2.2.深脑刺激(DBS)

应用:治疗帕金森病、抑郁症等,电极植入大脑特定核团发放电脉冲。

技术挑战:高精度微电极阵列(如Medtronic的DBS电极)。

2.3.脊髓刺激(SCS)

应用:缓解慢性疼痛,电极植入脊髓硬膜外腔。

2.4.人工耳蜗

应用:电极阵列刺激听觉神经,恢复听力。

三、 康复与辅助技术

3.1.功能性电刺激(FES)

应用:刺激瘫痪肌肉,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。

电极类型:表面电极或植入式电极。

3.2.假肢控制

应用:通过EMG电极捕捉残肢肌肉信号,控制智能假肢(如Össur的脑控假肢)。

3.3.神经康复机器人

应用:结合EEG/EMG电极实现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训练。

四、 前沿科研与脑机接口(BCI)

4.1.脑机接口

应用: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通信,如意念控制机械臂(如Neuralink的植入式电极)。

技术:高密度微电极阵列(硅基或柔性电极)。

4.2.神经科学研究

应用:动物实验中记录神经元放电(如多电极阵列MEA)。

五、可穿戴与居家健康

5.1.智能手环/贴片

应用:连续监测心率(ECG)、压力(皮肤电反应GSR)等。

电极类型:纺织电极、石墨烯柔性电极(如华为ECG手表)。

5.2.远程医疗

应用:居家老年人心电监测,数据无线传输至医院。

六、 其他特殊应用

6.1.电穿孔技术

应用:通过高压脉冲电极递送药物或基因(如肿瘤治疗)。

6.2.电生理研究

应用:离体组织或细胞电信号记录(如膜片钳技术中的玻璃微电极)。

6.3.技术趋势与挑战

长期植入:需解决生物相容性(如涂层技术)和信号衰减问题。

高分辨率:微电极阵列向更高通道数发展(如Neuropixels探针)。

无创化:干电极和光学电极(如fNIRS结合EEG)的探索。

生物医用电极的应用正随着柔性电子、AI和纳米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展边界,尤其在精准医疗和脑科学领域潜力巨大。